通源环境2024年报:传统业务亮点频现第二曲线崭露头角分业务来看,2024年内,通源环境水环境修复业务实现营收6.33亿元,同比增长32.79%;固废处理处置业务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40.57%,毛利率同比增加6.05个百分点至12.35%;运营服务业务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18.63%,毛利率同比增加2.05个百分点至24.38%;固废污染阻隔实现营收4.66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0.85个百分点至16.47%,光伏业务实现营收2.15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13.56个百分点至18.87%。
水环境修复业务全面开花、成效显著,成为通源环境2024年内主营业务亮点及核心增长引擎。公司先后中标蚌埠市怀远片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淮上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升了在黑臭水体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通源环境在工业废水处理(含氟废水)实现突破,公司先后实施凤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淮北天汇污水处理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含氟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等项目,打造区域绿色低碳标杆污水处理厂,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此外,公司还先后在淮南凤台、铜陵枞阳、蚌埠淮上等区域实施村镇生活污水生态治理项目,其中凤台村镇水治理项目被评为“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前述项目的获得和顺利实施,标志着通源环境在安徽省乃至全国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领域进一步建立起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这背后,通源环境调整并拓宽营销思路,抢抓水环境市场机遇,在强化现有客户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完成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通过定制化的服务措施加强了客户黏性,达到深度的客商关系,形成可持续市场体系,从而获得持续有效的高质量订单。
其次,通源环境运营服务业务板块在2024年内实现两位数增长,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提供运营服务采取的BOT、BOO模式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据悉,BOT指公司与客户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公司承担环保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并定期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BOO指公司投资建设环保项目,并在建成后根据提供的运营服务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
此外,在污泥处理细分领域,通源环境优势显著。公司曾多次荣获中国固废行业污泥领域领先企业、中国污泥处理处置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截至2024年末,公司完成市政污泥污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项目近200例,项目承接经验全国领先。通源环境具备领先的污泥处理技术优势,自主研发的污泥调理+脱水+干化碳化技术,将含水率99%~60%污泥转化为含水率3%以下的污泥生物炭。
除传统业务稳中有进外,通源环境还深入贯彻环保“双碳1+1”赛道战略理念,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2024年内,公司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光伏能源业务崭露头角。在新能源领域,通源环境控股子公司通源新能源在户用光伏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实现销售收入超2亿元;同时,通源新能源全年累计开发户用光伏客户5000户,备案3700余户,实现光伏电站并网2012户,总并网量计67兆瓦,当年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此外,通源新能源还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开展光伏设备及安装服务的出口业务,目前产品已经销售到欧美及中东地区。
在新材料领域,通源环境通过增资方式参与投资阿脒诺公司,进军环保新材料领域。阿脒诺专注于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其在2024年内完成了全球首座聚酯氨纶混纺面料循环再生示范工厂的选址建设,示范工厂于9月顺利建成并投产,打开产业化空间,目前产品各项指标测试良好,获得了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国内相关行业单位广泛认可。
传统业务与第二曲线齐头并进背后,为延续并巩固科技创新优势,通源环境坚持产学研融合,2024年研发投入4840.39万元,营收占比3.02%。公司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发表论文14篇。同时,通源环境2024年内参与编写行业标准,多项技术荣获奖项。公司自主研发的“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填埋场多源污染阻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分别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公司还参与编写并发布团体标准2项,企业标准4项,安徽省地方标准2项,获批立项合肥市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1项。
此外,通源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在前期与安徽大学搭建的研发平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联合实验室”基础上,双方继续开展深度合作,设立控股子公司源州绿碳,致力于通过创新的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技术,成为碳捕集、碳监测及二氧化碳绿色转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该工艺技术的实验室试制产品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即将在合肥龙泉山垃圾填埋场建设中试生产线继续进行商业化验证。
经过20余年积累,通源环境以技术研发优势等多重核心竞争力构筑起优质品牌形象,在固废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和运营服务经验,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完成垃圾填埋场建设及封场项目300余例,业务范围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行业内拥有良好市场口碑。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行业机遇与政策红利,通源环境有望凭借技术、品牌等多重核心优势抢抓机遇,持续受益。
例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等;同时,也具体指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目标规模达15万亿元。
随着“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我国固废管理正从填埋转向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手段过渡,填埋场领域的市场机会向存量倾斜。同时,在“双碳”背景下,多目标生态环境治理要求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成为绿色转型的关键,绿色低碳能源结构的建立是转型的主要方向,国家开始关注现有垃圾场地的利用亿博官网,鼓励封场填埋场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垃圾填埋场光伏复合项目、碳捕集技术有望受益政策倾斜,为通源环境带来新的增长空间。